與您同覓美麗人生
seeking a beautiful life with you
據《峒溪纖志》記載:“黎人取中國彩帛,拆取色絲和吉貝,織之成錦。”織錦歷史最早可追溯至3000年前。20世紀80年代,黔東南地區的鄉村苗寨都盛行織錦之風。織錦技藝以母傳女的方式世代傳承,至今仍保持著苗族先民織錦的古老技藝。
苗族婦女們使用的平紋木機,必須用長約10厘米的舟形小梭,裝入花紋色彩需要的各色彩緯,依花紋圖樣輪麻色彩分塊、分區,分段挖花緙織,其特點是:本色經細,彩色緯粗,以緯克經,只顯影緯不露經線。
圖中苗族婦女以白紗為經,黑紗絲和白線為緯,用一塊光滑竹片,按設計圖樣花紋,從左至右經線挑通,然后順竹引進緯線,如此循環而成錦布。
凱里苗族織錦工藝復雜,操作者面對數千根細絲線,數紗挑經、露緯起花或斷緯起花的功夫顯得格外的繁難,即使是熟工巧手,一天也不過織出寸許。
凱里苗錦紋樣豐富,有動物紋、植物紋、天象挑紋、器物紋、幾何紋等類,不一而足。
苗族婦女尤愛菱形,菱形紋的頻繁合理運用,使得構圖嚴謹規整、飽滿對稱。再加上巧手細作,工藝精湛,更凸顯圖案鮮潔明快,統一和諧,美觀大方,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極好的裝飾效果。
素色的織錦質樸大方,彩色的織花生動明亮。圖中短裙即以編織形成的花紋織物,彩緯充分覆蓋在織物表面,艷麗多姿。
傳統與現代的統合讓民族手工藝生生不息。圖中圍巾由貴州省雷山縣苗族織錦技藝非遺傳承人甘小芝設計制作,與苗族服飾、織片等錦織手工藝品一道擺放在西江古鎮的非遺專柜售賣,被稱為將“指尖技藝”轉化為“指尖經濟”的成功典范。(周雅萌 韋一茜)